四柱液壓機上橫梁結構應用傳統力學和有限元法進行結構優化設計
上橫梁強度設計之前,先對立柱、立柱鎖緊螺帽、上油缸進行設計計算,以便得到上橫梁連接尺寸,獲得大致裝配結構。根據立柱、上油缸及工作臺尺寸,可以獲得上橫梁的一個視圖的主要安裝尺寸見圖l。尺寸值(直徑)340mm為立柱鎖緊螺帽與上橫梁的接觸面,大小可由擠壓強度計算獲得;直徑570mm和750mm由上油缸確定.長度l000mm和1200mm 由工作臺尺寸決定。
1.1 力學分析
四柱液壓機上橫梁安裝工作液壓缸,加壓時,上橫梁承受其

反作用力,由于四柱液壓機上橫梁的剛度遠大于四支柱的剛度,故其力學模型可簡化為兩端鉸支,中間受壓力的彎曲梁;對于四柱液壓機,最簡單的方法可視為受一集中力,

彎曲梁的最大彎矩發生在上橫梁的中間 圖2 四柱液壓機上橫梁受力簡化圖截面處.選擇距離較遠的兩對支撐柱的方向進行簡化,見圖2。
(公式)

式中: P四柱液壓機的公稱壓力,kN;L— — 立柱中心距,mm;S—— 上橫梁的最小橫截面積,mm 。
上式僅對上橫梁作粗略估算,為下一步優化設計奠定基礎。
1.2 建立基于Pro/Engineer的三維模型為使焊接應力盡量均勻及采購型材型號統一,以及建立模型時減少參數個數,本文設計的肋板厚度相等,5個鋼桶的壁厚稍大于肋板厚度,4個對角線上的肋板厚度為 Js +10)mm,其余肋板厚度為DSlllm,上下兩腹板厚度為D ,5個管形型材的壁厚取(DS_A+10)mm,腹板周邊到肋板的距離取DS_A值。
為防止肋板受力時橫向彎曲,肋板的高度應小于等20倍的肋板厚度.取上橫梁厚度為 (16DS_A +2D|s日)mml”。。考慮上橫梁的加工工藝性,其厚度不宜過大.根據實際Q235板材厚度. 暫取DS_A=30 mm、DS H =50mm建立三維模型,獲得 圈3 上橫梁三維模型圖上橫梁的結構圖。最終效果見圖3。
1.3 模型的初步優化
利用Pro/E的行為建模技術,利用式(2)和式(3)
確定DS_A和DS H的值,以免有限元模型初次計算時應力值偏離目標結果太多.也可節省有限元計算時間。在此,由于沒有考慮偏載影響.計算時載荷應取1.2尸進行有限元分析,取立柱螺紋的殘余預緊力為0.5×鉸鏈支捌公稱載荷1.2P/430 ~750\殘留預緊載荷0.5×1.2P/4
圖4 上橫粱載荷分布圖

1.2P.四柱液壓機載荷分布圖見圖4。
取30≤州≤ D和50<~Ds_月≤80,通過Pro/E的多參數化分析,建立關系式(切應力Q,彎曲應力 )翻:
公式
可得切應力和彎曲應力關于DS_A和DS_H的一系列值,見表2(從左到右依次為切應力(Q)、彎曲應力㈣、DS_ A和D 值),經觀察第4組數據較滿意。圓整后取DS_A=40,DS_H=77重建模型,為下一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礎。

1.4 建立有限元四柱液壓機模型進行分析
1)建立有限元模型:由于為對稱結構,取其四分之一進行有限元劃分和計算。將模型導入到ansys一workbench并簡化.簡化的有限元模型見圖5~圖7。約束載荷見圖6,對于立柱孔處的下表面需考慮殘余預緊力的存在,其大小參考圖4載荷分布圖。殘余預緊力顯示為C Force 2,工作載荷顯示為B Force.對上橫梁的上表面的立柱螺帽接觸面添加約束類行為FrictionlessSupport的約束.顯示為A Frictionless Support。使用實體網格模型,對肋板添加映射網格控制,其余按照默認設置進行網格劃分.其效果見圖7。
2)優化模型:運行分析。并進入DX建立表格,(以DS A和DS tt為自變量,上述各面的最大應力值及上下兩面的最大變形量為目標變量的表格)進行列表計算。設置各個應力及變形量的收斂率20%進行列表計算。DS_A和 的值以實際的板厚系列取值,如見表3。比較發現第2、3兩組數據均較接近許用應力78.33 MPa,取第2組數據 =35;DS_H=72,重建模型,再次進入DS,細化網格,網格細化共有67 577個節點、374 96個單元,設置應力及變形量的收斂率為5% 進行計算.獲得最終的模型應力值和變形量。發現最大應力出現在四柱液壓機上橫梁與立柱螺母的接觸處。大小為74.608 MPa,見圖8,立柱的平行方向最大變形位移為0.000 856 mm,見圖9,遠小于工程許用值,符合國家標準。


2 結束語
盡管本文是以6 300 kN四柱液壓機上橫梁的優化展開討論的。但其處理思路和方法有較大的通用性和實用價值,可以運用此法設計工作臺(下橫梁)。若壓機型號改變。不必重新繪圖,只需直接進入ansys—workbench修改參數、重生模型、修改載荷大小,即可再次進行強度校核,這將大大縮小設計計算的時間,減小計算失誤。